Apple 作為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之一,提供了一些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產品。然而,一系列美國關稅的威脅可能會對其業務造成重大影響。近期的市場走向引發了對 Apple 產品價格上漲的廣泛猜測,許多顧客蜂擁至 Apple 商店,希望在預期的價格上漲之前購買產品。雖然價格上漲似乎難以避免,但 Apple 其實還有許多策略可以採用來應對這一情況。
Apple 可以採取的措施之一是維持產品價格穩定,讓額外的成本侵蚀其利潤率。儘管 Apple 一直以來都高度重視其利潤率,這樣的選擇至少在短期內可以幫助減輕一些關稅支出。最近一季,Apple 報告的產品毛利率達到 39.3%,這使其成為全球最盈利的公司之一。
另一方案是 Apple 透過改變生產地點來避免稅費。除了中國,Apple 還在印度和巴西生產 iPhone,並且逐步將部分產品的生產轉移至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Apple 正計劃將更多的 iPhone 從印度(26% 關稅)發往美國,而不是從中國(54% 關稅)發送。
隨著工廠運營所需的時間,Apple 改變生產線的靈活性將會受限,但其仍然可以改變產品流通的方向,優化利潤。不過,這些生產設施的建立需要時間且未來的供應鏈將會受到全球經濟的影響。
提價同樣是 Apple 可以考慮的解決方案。儘管 Apple 通常對產品的價格變動十分謹慎,但由於通脹影響,產品的實際價格已經逐漸下滑,例如2020年的新 iPhone 價格與去年相比有所下降。如果考慮到通脹的影響,Apple 完全可以對其產品在 10% 至 20% 的範圍內進行調整,以彌補關稅成本。
此外,Apple 可能會在推出新版本時將基準價格提高。例如,下一代的 M5 MacBook Pro 和 iPad Pro 可能以較高的起價迎接市場。透過逐步淘汰低配置選項,Apple 也可以進一步提高產品的起售價格,使其利潤增加。
在政治層面上,Apple 的戰略重點不僅是價格或生產,還包括與政府的溝通。在特朗普政府任內,Tim Cook 便積極爭取解決國際貿易政策的問題。儘管目前的局勢變化無常,Cook 仍然將致力於爭取對 Apple 更有利的政策,以緩解最嚴重的關稅影響。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Apple 需要做出長期的戰略調整,以減少其對單一市場的依賴。這不僅僅是短期的應對之策,更是如何重塑其全球供應鏈的難題。Tim Cook 作為 CEO 的最終遺產,可能將是他如何開始改變這個以中國為中心的高效生產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