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用戶選擇默認應用的現狀與挑戰

iPhone 擁有者在近四年來一直享有選擇默認應用程式的權利,可以為電子郵件、電話、消息和網頁瀏覽等核心功能設定自己喜愛的應用。儘管 Apple 起初對於這些變化持謹慎態度,然而在來自監管機構和競爭對手的壓力下,終於讓步容許用戶享有更大的自由。

但這套系統真的那麼開放嗎?誰會受益?非 Apple 的選擇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真有實用性,還是僅僅是為了安撫競爭監管機構?讓我們來探討這些問題。

默認應用程式在 iOS 中意味著什麼?
默認應用是一種在不指示其他應用的情況下,iOS 會自動使用的應用。例如,在 2020 年之前,Apple 嚴格控制「mailto:」和網頁鏈接的啟動應用,這通常為其自家開發的 Mail 和 Safari。當時在應用程序、電子郵件或消息中點擊網頁鏈接會自動並默認地在 Safari 中打開。能成為默認應用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優勢,並能顯著提升使用次數。

自從歐洲競爭監管機構介入後,iPhone 擁有者才有機會選擇自己的郵件客戶端和網頁瀏覽器。目前,Google Chrome、Firefox、Outlook、Gmail 等可以設置為默認應用。隨著進一步更新,尤其是 iOS 18.2 的發佈,Apple 也允許用戶在其他核心領域設置默認應用。用戶可以選擇替代的電話和消息應用,這需要在設置應用的「Apps > Default Apps」中進行,前提是所選應用的開發者已申請並通過了相應的技術審查程序。

此處需要注意的是,必須先安裝應用才能將其設為默認;例如在新的 iPhone 上,默認電子郵件應用的菜單僅顯示 Mail,其他應用如 Outlook、Gmail 等只有在安裝後才會顯示。也就是說,Apple 並不會列出未安裝但有資格成為默認的應用。這再一次顯示了 Apple 在必須做某件事時往往會使過程變得不夠友好。

第三方開發者如何獲得默認應用的權利?
獲得相應授權的過程仍然相當嚴格。開發者必須提交申請並證明他們的應用能夠負責任且全面地涵蓋相關功能。例如在電話和消息領域,Apple 在數據保護方面有著嚴格的要求。Apple 還會檢查該應用是否真的是原應用的「真實」替代方案,並且不會給用戶帶來死胡同、垃圾郵件或劣質的使用體驗。

只有在詳細審查和技術檢查之後,開發者才會獲得其應用作為替代默認應用的獲准。獲得批准後,這些應用將會獲得特別的授權檔案。

目前哪些默認應用可供選擇?
儘管進入門檻高,但現在已經有許多值得一試的替代 Apple 默認應用。不同類別的可用範圍和實用性各有所異,因此將其按類別對照來看會更有幫助。

類別 可用應用 優缺點
瀏覽器 Google Chrome, Firefox 選擇多,對於已習慣 Google 或 Microsoft 生態系統的用戶來說收益明顯。
電子郵件 Outlook, Gmail, Spark 首次打開時會詢問設置默認,後續鏈接可自動打開。
地圖 Google Maps, Waze, Here Google Maps 拥有更豐富的數據和社區功能,對經常使用地圖的用戶來說優勢明顯,但目前僅限於 EU 用戶能設置為默認地圖。
電話和消息 WhatsApp 雖然可設為默認,但僅限於同樣使用 WhatsApp 的用戶。

對於需要共享路線、探索興趣點和計劃複雜行程的用戶而言,轉向 Google Maps 可以獲得豐富的數據和社區功能。系統整合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在其他應用中輸入地址或通過 Siri 使用其他應用時,常會返回到 Apple Maps。此外,Apple Watch 的支持當然也優於 Apple Maps。然而,Apple Maps 的默認地圖應用權限目前僅限於 EU,用戶在美國和英國無法享受這項選擇。

在電話和消息方面,WhatsApp 可設為默認通話或消息應用,但這一做法仍然存在很多爭議。WhatsApp 無法全面取代原生的 Phone 應用,因為呼叫的前提是對方也必須擁有 WhatsApp 帳戶,否則會顯示錯誤信息並回到 Apple 的 Phone 應用。其他如 Signal 和 Threema 等消息應用目前的系統整合程度相對薄弱,這些應用通常無法作為可選默認應用。

默認應用為何如此重要?因為許多智能手機上的功能和過程大多始於某一個應用,然後移動到另一個,而第二個應用便通常是該過程默認的應用。鏈接、聯絡人、文件、媒體檔案和呼叫或分享等命令皆依賴所設置的默認應用。若能成為默認應用,該應用則確保了在主屏幕及用戶日常工作流中的關鍵位置。

在桌面環境中,Google Chrome 現在占主導地位,因為數以萬計的用戶已將其設為默認。然後在 iOS 上,Apple 則能控制用戶更改默認瀏覽器的難易程度,因此 Apple 在這方面也會使過程變得更為艱難。

默認應用掌控了數據流、用戶偏好和服務整合,影響著其他第三方應用的吸引力。被認為是默認的應用能持久性地使用元數據,並更好地自定義廣告和服務,留住客戶。

理論上,iPhone 擁有者可以自由切換默認應用。但在現實中,這一過程仍然比 Android 更為複雜。Apple 要求用戶必須明確確認更改,並且每一個類別(如電子郵件、消息、電話、瀏覽器等)都需單獨設置,對於不太懂技術的用戶來說,這會造成困惑和阻礙。更糟糕的是,iOS 暗中可能會在重大軟件更新後恢復原始默認應用,這使得切換過程變得相當繁瑣,特別是對瀏覽器和電子郵件應用來說。

這一切的合法性也可能讓人感到困惑。自從歐盟的數字市場法(DMA)生效以來,該地區要求用戶必須能夠選擇網頁瀏覽器,但其他服務則並非如此。

雖然 iPhone 擁有者有機會選擇替代的默認應用,這是一個邁向開放的重要步驟,但在實際使用中卻可能仍感到更多象徵性的勝利。特別是在像通話和消息這些核心功能上,選擇仍然有限,而應用開發者面臨著嚴格的要求。由於 Apple 獨自決定哪些應用獲得成為默認應用的資格,這使得其在平台上的控制力和新選擇的進入受到限制。在電子郵件和瀏覽器等領域,對於有特定工作流程或團隊結構的用戶,嘗試替代默認應用將獲益良多。然而,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切換應用往往不過是一場有趣的實驗。在監管進展的背景下,Apple 的控制權依然未變。

台灣上網卡推介|5 款比較|台北 淡水 桃園 即插即用 vs 實名登記

澳洲電話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