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 發佈前的市場反應與未來展望

上星期,摩根大通的分析師發佈了一份關於首款摺疊 iPhone 的客戶備忘錄,內容引人注目,預測明年將會發佈,並暗示價格會低於此前的預期。然而,讓人驚訝的是,今年的手機卻被輕描淡寫地忽略了。

該備忘錄提到:「由於預計今年秋季發佈的 iPhone 17 系列升級相當有限,投資者的注意力已經轉向 2026 年秋季的發佈……」然後便開始談論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這讓人不禁思考,究竟何時我們變得這麼厭倦?

iPhone 的發佈周期有一個熟悉的模式:最初是各種激進的傳聞,隨著產品發佈日期的臨近,則轉向更為現實的預測。因此,明年的 iPhone 總是更值得討論,因為它尚未經歷這種不可避免的削弱過程。大膽的升級仍然有可能。某種程度上,iPhone 17 是一個實際而無趣的產品,而 iPhone 18 則像是一個仍可無限可能的研究項目。

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難道大家已經忘記了今年即將推出的產品?即便在各種瘋狂傳聞被篩選後,預計即將推出的手機仍包括 iPhone 17 Air,這款超薄智能手機最薄處僅有 5.5mm。這正是通常在 18 個月後才會預測的大膽風險,但這次居然成為了現實。

在此需要澄清的是,並不打算購買 iPhone 17 Air。並非因為擔心它會彎曲或破損,畢竟去年 Apple 發佈的 5.1mm iPad Pro 並未重蹈 Bendgate 的覆轍,可以假設公司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但因為為了實現這種超薄機身所必須的妥協並不值得。對於 iPhone 是否更薄並沒有特別的需求,而且顯然不會願意為了這一點犧牲相機和電池性能(以及金錢)。事實上,iPhone 17 Air 可能會變成一個失敗的產品。

但某種程度上,iPhone 17 Air 的形象已經從一個可能的壞主意變成了一個乏味的想法。就像是對這款產品的傳聞聽得太久,甚至在發佈前已經感到厭倦。

或許這只是媒體報導的本質,新聞應該聚焦於新事物,這是名稱的暗示。若科技網站每天都標題報導「Apple 仍預計推出超薄手機」,那會顯得相當奇怪。報導會關注最新的消息和洩漏,無論是顏色的範圍還是開發單位在實地測試的事實,卻不會重新審視已知的事實(除非某位專家在自己的通訊中提及)。媒體總是向前看,追求新穎。

儘管這種情況似乎不可避免,但卻會讓人感覺新聞周期正在麻木我們對某些真正令人興奮的事物的感受。Apple 作為一個堅持保守、漸進產品開發的公司,正要推出一款在多個方面明顯不如以往的手機,卻因為其大膽的物理重新設計而受到關注。

雖然並不想要這款產品,並認為這是一個糟糕的主意,但至少可以承認這個想法是有趣的。

台灣上網卡推介|5 款比較|台北 淡水 桃園 即插即用 vs 實名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