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的未來:面對 iPhone 和 MacBook Air 的競爭與機遇

回顧 2022 年,Apple 對標準 iPad 進行了重新設計,去掉了 Home 鍵,而 iPad Pro 則從 M1 晶片升級至 M2。在這些產品發佈後,Apple 近一年未對 iPad 系列進行更新,導致 iPad mini 三年沒有更新,而 iPad Air 則有兩年沒有更新,這讓人感到 iPad 似乎已經停滯不前。隨著 iPhone 不斷變得更大,MacBook Air 一直是理想的移動筆記本,iPad 的存在價值何在?

這段空白期最終被打破,2024 年 3 月 iPad Pro 重返市場,成為第一款配備 M4 晶片的 Apple 裝置(M4 MacBook Pro 於六個月後發佈),隨後還推出了配備 M3 晶片的 iPad Air。Apple 還發佈了搭載 A17 Pro 晶片的 iPad mini,能運行 Apple Intelligence,以及搭載 A16 晶片的第 11 代 iPad,這是一款相對經濟的平板,但缺乏 Apple Intelligence 的支持。

目前市場上流傳著 M5 iPad Pro 將於今年晚些時候推出的消息,還有正在開發中的 M4 iPad Air,預計在 2026 年發佈。

iPad 的低迷期已經結束,Apple 的平板電腦正在迎頭趕上。但在面臨來自兩方面的競爭時,為何 iPad 仍然具有必要性?一方面是強大的大型 iPhone,另一方面是便攜的 MacBook Air。

Apple 對此的回答是 iPadOS 26,但這其實加劇了問題。iPadOS 26 的窗口管理和改進的文件應用讓 iPad 更像 Mac,但 macOS 整體上仍然是更佳的系統,那麼為何不直接購買 Mac?

要充分利用 iPadOS 26,需配備一個合適的鍵盤和觸控板,目前只有 Apple 的 Magic Keyboard Folio 或 Magic Keyboard 針對 iPad Pro 和 Air 是合適的選擇。以 256GB 儲存的 13 吋 M4 iPad Pro 和 Magic Keyboard 的價格為 $1,648 / 約 HK$ 12,837,這比 $999 / 約 HK$ 7,792 的 MacBook Air 高出 $649 / 約 HK$ 5,067。

以下是 iPad 和 MacBook 在功能上的比較:

功能 iPad MacBook
鍵盤使用 可無需鍵盤使用 需配備鍵盤
Apple Pencil 支持 支持 不支持
輕便性 輕巧 相對較重
教育用途 更適合 不如 iPad

根據使用情境,iPad 和 MacBook 各有其適用之處。然而,iPhone 作為第二個競爭者的出現使局面更加複雜。iPhone 拍攝效果更佳,遊戲時更容易連接控制器,甚至可以打電話。

越來越多的用戶發現,自己在許多情況下更傾向使用 iPhone 完成過去依賴 iPad 的任務。無論是瀏覽新聞,還是快速回覆電子郵件或信息,iPhone 都能輕鬆應對。當涉及到長文本的輸入時,拿出 iPad(並可能需要先找出鍵盤)或打開 MacBook Air 之間的差別幾乎不大,因為兩者都能迅速解鎖並準備就緒。

Apple 一直堅持自我競爭的策略,認為自我侵蝕市場總比讓外部競爭者來搶佔市場份額來得好。然而,iPad 必須面對來自自家產品的雙重挑戰,這是否能長期維持下去仍有待觀察。

儘管 iPadOS 26 迎來了顯著的創新,Apple 並沒有計劃將 iPad 與 Mac 結合為一體,反而可能面臨來自自身的全新競爭者:報導指出,明年將推出的摺疊 iPhone。

Apple 一直展現出願意在 iPad 上進行實驗的精神。例如,Apple 首先在 iPad Pro 上引入了激光雷達技術,隨後才應用於 iPhone 12 Pro,OLED 屏幕也在 M4 iPad Pro 首次亮相,隨後才出現在 MacBook 上。Apple 可能在 iPad 上嘗試的技術還包括屏下 Face ID,特別是如果 M5 iPad Pro 確實會配備兩個前置攝像頭。

Apple 總是能給人驚喜,即使 iPad 曾經被宣告死亡,至今仍然保持著良好的生命力。其他曾被認為死亡的產品,如 MacBook Air 和 Mac mini,因為在其細分市場中無人能及,於 2018 年底被 Apple 從邊緣重新帶回聚光燈下。

因此,iPad 或許能與其兩個競爭者結成聯盟,共同在市場中掙扎以抵禦競爭。

台灣上網卡推介|5 款比較|台北 淡水 桃園 即插即用 vs 實名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