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綱

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劉邦(劉燁飾)臥病在床,夜夜被噩夢纏繞,宿敵項羽之身影揮之不去。一時間,寢宮內風鶴魂驚,皇后呂雉(秦嵐飾)奉命剷除皇權威脅,開國功臣人人自危──

想當日劉邦私入秦皇宮,觸怒項羽(吳彥祖飾),負荊請罪。鴻門席上,波譎雲詭,項羽控有生殺大權,劉邦仰人鼻息,一步一驚心,幸得持戟郎中韓信(張震飾)棄楚投漢援兵相救,才得以保住性命。鴻門一念之差,三人命運從此改寫。劉邦登台拜將蓄勢待發,韓信喜受重用,垓下一戰勢如破竹立下大功,詎料項羽兵敗自刎一刻,也是劉邦決心誅除韓信之時。

君要臣死,欲加之罪,呂后誣告韓信夜襲太子意圖謀反,開國功臣張良、蕭何為保性命,也不得不埋沒良心,把好兄弟推向懸崖。

唐有玄武門之變,宋有杯酒釋兵權,如果歷史是可鑑之車,為甚麼劉邦、韓信、張良、蕭何的故事在中國歷史上不斷被重演?是人都經不起慾望和權力的誘惑,抑或人不為己神怒天誅?被竄改的歷史真相,又有沒有被還原的一天?

歷史在重演

拍過《尋槍》、《可可西里》和《南京!南京!》的內地年青導演陸川,為甚麼對楚漢相爭的故事感興趣?「首先我喜歡歷史,我覺得歷史有些更有意思的東西一直沒有被拍出來,譬如歷史裡的規律。選擇拍劉邦,因為在推翻秦朝過程中,我感覺劉邦、張良、蕭何、韓信、呂后等一批人的命運在歷史上不斷被重覆。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都是從平民當上皇帝,而他們身邊都有一批像張良、蕭何、韓信的人。如果歷史能帶給後世教訓,為甚麼我們學到的不是寬容、慈悲,而是更狠地對待同伴?為甚麼公司上市了,你卻要把同伴攆走,把他們的股份全部搶過來?」

劉邦過橋抽板,為後世君主所仿傚,他開創的一套中國帝皇哲學,歷代沿用,國內甚至有學生在欣賞過試映後,認為陸川借古諷今,《王的盛宴》實則是拍已故國家領導人毛澤東生平。「我真的沒有想,可是我可以跟你說,毛主席在延安的時候,看書看得最多的,就是《史記》裡的《高祖本紀》,他把劉邦研究透了。可是我拍的時候,真的只想著劉邦。」

毛澤東生前曾執筆點評過中國十八帝王,其中對漢高祖劉邦評價最高,認為農戶出身的劉邦是「老粗出人物」,印證低賤者勝過高貴者,而毛澤東本人剛巧也是生於農民家庭。而更巧合的是,飾演劉邦的劉燁,去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的獻禮電影《建黨偉業》中,扮演的正是毛澤東。

「現代社會有太多劉邦、呂后!」

過去中港兩地影視作品都拍過楚漢相爭,但焦點大多放在劉邦與項羽競逐中原,至垓下之圍項羽大敗,劉邦稱帝為止,《王的盛宴》卻包含了漢初三傑的故事。「項羽一直在放過劉邦,包括鴻門宴。建國後,面對韓信,劉邦就想起項羽,知道自己不能跟項羽犯同樣的錯誤,於是把從項羽身上學到的教訓用來對付韓信。如此一定要把韓信的故事也拍出來,劉邦的生命才是完整的。」

劉邦和呂后要殺韓信,因為他們要生存,張良和蕭何犧牲韓信,因為他們抵不過慘烈的政治逼害,他們也要生存。近十年內地經濟高速增長,掀起賺錢與道德的激烈討論,有知識分子重新提出愛與道德、尊重與關懷。「中國現在很富裕,但是又有些人特別窮。窮人要變富裕,就要面對生存的掙扎和道德矛盾,而以我的觀察,現在是這種衝突最激烈的時刻。」

刻下的內地社會,年青人力求向上流,老一輩強調階級,每個生活裡的取捨都透視這些價值觀。「現在有太多人是劉邦、呂后,都沒有人願意當項羽,沒有人敢當理想主義者。職場上,只要能夠活下去,很多人不惜逼害自己的同事。這就是我們的現狀,也是《王的盛宴》這部戲存在的最大意義。」

「中國養不起理想主義者!」

《王的盛宴》藉劉邦、項羽、韓信的對立,描寫慾望的誘惑、兄弟的背叛、權力令人腐化及對死亡的恐懼。劉邦覬覦項羽姬妾虞姬之美色、秦皇宮之壯麗,欲取而殺之。然而在韓信擊敗項羽的一刻起,劉邦即視韓信為更強大的敵人。可以說,沒有令人艷羡的項羽,就沒有嫉妒的劉邦,韓信的悲劇也未必會發生。

愚蠢與偉大之間──項羽

范增一再勸項羽剷除劉邦,事實上,除了鴻門宴,項羽還有很多誅殺劉邦、脅持劉邦家眷的機會,可是他都一一放過。韓信就曾經形容項羽為「遇強則霸的匹夫之勇,遇弱則憐的婦人之仁」,敗在愚昧,陸川卻另有見解。「我由衷的尊重項羽,不覺得他蠢。他是理想主義者,他很完美,所以我找Daniel(吳彥祖)來演他。可是正因為他偉大,所以得死在半路上。從來,中國只有現實主義者能存活下來,我們是養不起理想主義者的。」

項羽眼光淺窄,但胸懷若谷,他入咸陽後分封群臣,恢復六國文字,主張解放思想及行動。「當時只有瘋子才會這麼做,但他不是瘋子,他只是有更高尚的政治信仰。他不要爭天下,不要做獨裁者,但自古以來,這種人就是會死得很難看。」

現實主義者的魅力──劉邦

劉邦的江山有賴張良、蕭何、韓信為他打下,《史記》記載的劉邦,畏妻,喜近女色,多次被圍困而為下屬所救,軍事、詩賦均才華欠奉,全賴一班智勇兄弟出謀獻策,才得以稱王稱霸。「項羽出身貴族、有理想,但只是個孤獨的精神領袖,所有人都崇拜他,但不敢親近他。劉邦則平易近人,能夠結交很多朋友,所以他不是沒才華,他的才華就在於他擁有個人魅力,你看那麼多聰明人圍攏在他身邊就知道。」
劉邦知道妥協,不覺得打敗仗逃跑是沒面子,有野草求生的本能,所以成功,卻畢生都走不出恐懼,不是怕人,就是怕鬼,雖擊敗宿敵項羽及韓信,最終還是逃不過死神。「你甚麼都得到,可是生命也走到盡頭了,這就是人生,特別是男人。年青時你沒錢,想找女朋友找不到;到有錢了,有女朋友了,可是你都老了,現實就是殘酷。」陸川解釋。

明知兔死狗烹──韓信

韓信領兵夷平齊地後,兵力已在漢王劉邦之上,謀士蒯通曾經聳恿他自立,但他始終抱著「漢終不負我」的幻想,結果被劉邦所忌,由楚王貶至淮陰侯,最後惹上殺身之禍。「你問我項羽愚蠢嗎?我覺得不,韓信才是最愚蠢的!他是一個天才,也是一個白癡。軍事上,他特別厲害,但在政治和生活上,就是個低能兒。他是被劉邦玩死的,劉邦可以讓他很開心,也可以讓他很難過,就是因為他太天真。」

劉邦由始至終對韓信當日棄楚投漢表示戒心,陸川遂取「漂母進飯」及「胯下之辱」兩件發生在韓信身上的佚事,解釋韓信離開項羽是因為不受重用,投奔劉邦是為報一飯之恩,雖杜撰而不偏離人格事實。

三個角色中,陸川坦言最能代入韓信,對他特別偏愛。「歷史記載韓信是被砍死的,可是我卻用白綢子把他絞死,這是誰的死法?這是岳飛的死法。岳飛打仗一直在贏,精忠報國,在風波亭被絞死,罪名是莫須有。你看《史記》就知道,韓信肯定是被冤枉的,所以我也用岳飛的死法處理他。」

「我懷疑歷史,懷疑一切!」

《史記》記載,韓信意圖謀反,被騙入宮,最後被處死於長樂宮鐘室。《王的盛宴》在史官記史守則上造文章,陸川藉蕭何之口,向歷史提出質詢。呂后為剷除韓信,誣陷他夜襲太子意圖謀反,案未審人未死,已經命史官把韓信的罪名、判刑、壽長寫好。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只是官方歷史也可以是捏造,所謂官方說法,並不可信。

陸川說他的覺醒發生在30歲的時候。「我在電影學院研究生畢業時27歲,30歲拍《尋槍》,中間有三年時間沒有工作,就看很多書。看著看著,就看出很多歷史問題來,突然發現我過去所受的教育都不真實,特別是歷史教育!」

陸川看《史記》,發現司馬遷在寫韓信跟寫劉邦時,很多細節都不一樣。「盡管寫的是同一次會面,卻完全是兩個角度,得出的結果也完全不同,這怎麼可能?除非有些事情他不方便講。」在內地,一直有研究史學者質疑司馬遷「寫錯」。

「不是寫錯,我自己也是寫東西的人,要對自己寫的東西負責,所以往往寫A會這樣寫,寫B又會換一個角度。循這個思維去想,我突然就明白了:司馬遷因為修史受過很多痛苦的刑法,他不能再觸怒朝廷,否則就要掉腦袋,所以他一定不會寫錯。如果他寫的東西有兩個版本,就證明其中一個是官方說法,另一個才是他確認的歷史真相。」陸川就是要挑戰官方說法,透過《王的盛宴》把韓信之死的真相還原。

超支超時 陸慢慢解話

《王的盛宴》的拍攝過程一波三折,開拍以後曾經傳出「投資方撤資」、「電影停拍」等不利消息。電影原定拍攝四個月,最後拍了八個月,飾演蕭何的內地演員沙溢,斟拍時還沒結婚,到電影煞科,已經有個四個月大的兒子。電影開拍前,劉燁太太尚未誕下第一胎,煞科時第二胎都出生了。而吳彥祖、張震拍攝期間也不止一次增撥檔期,陸川因此有了「陸慢慢」的綽號,笑謂演員拍他的戲,要有長路漫漫的心理準備。

「我可能野心比較大,每次都想用五塊錢做十五塊錢的東西出來。今次拍攝過程很苦,因為資金不夠,外面一直拍,突然就沒錢了,沒錢就得等,惟有慢慢的拖。」陸川說,他本來預計《王的盛宴》在一億至一億二千萬人民幣完成,可是投資方開出的預算只有八千萬,跟《南京!南京!》一樣。「可是這部是古裝片,服裝、道具全部要重新做,而且明星卡士比《南京!南京!》大,這怎麼可能呢。」
經此一役,陸川說自己學乖了。「當你跟老闆說做得到,就一定要真的做得到,如果做不到,就得馬上告知投資方。另外,我要請更專業的製片團隊協助,更科學化地管理資金。」

電影資料

電影名稱:王的盛宴

演員:吳彥祖、劉燁、張震、秦嵐、沙溢

片種:歷史

上映日期: 2013年1月3日

香港發行:英皇電影

作者: 阿爽